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我校承办2025年《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发展研讨暨实验班工作会
时间:2025/04/01 15:14:45 点击量:[]

3月31日,2025年《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发展研讨暨实验班工作会在常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苏州工学院承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苏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根华、徐惠钢出席会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会员工作部副主任刘筱蒙,江苏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汝益仙,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张靖、副主任吴琴,学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近40所121项目实验班150余名院校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张根华和傅博主持。

王培君表示,作为参与121项目最早的院校之一,学校已派出420多名学生赴美学习,超过70%项目毕业生进入全球前200高校深造。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中美省州大学融合发展的苏州工学院“三新”实践:一是打造中美产教融合新平台,创办中美省州大学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发起成立中美省州产教融合联合会;二是创新中美产业学院新理念,联合美方大学、美资企业共建中美材料科学、智能制造、绿色与健康食品3个国际产业学院;三是深化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新思路,积极参与实施“美国青年学者来华学习交流计划”,在美成立苏州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中美交流中心及威斯康星州校友会。他强调,未来苏州工学院将继续依托121项目,深化师生互访、产教融合与文化交流,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厚植中美人民友谊根基贡献力量。

顾月华指出,江苏省作为教育对外开放先行省份,已形成“一个高地、两篇文章、三大平台、四项工程”的开放格局,其中121项目24年来累计输送近4000名江苏学子赴美深造,50%毕业生进入世界前200名校,成效显著。她特别指出了苏州工学院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和产教融合等方面与美国高校合作的突出成果,并就深化中美省州教育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生双向交流;二是共建育人体系,促进项目提质增效;三是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中美地方人文交流。

刘利民在致辞中回顾了121项目25年来的发展成就。他指出,该项目已覆盖210所高校,培养了7000多名学生,并有21届毕业生获得中美双学位,成为中美高校深层次、宽领域和实质性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旗舰品牌。他强调,教育对外开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并呼吁持续扩大项目辐射范围、深化务实合作、释放国际交流效能,以推动中美人文交流与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刘利民充分肯定了江苏省教育厅和项目院校的贡献,并表示希望通过121项目集群建设和“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ES项目)深入实施,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中美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走深走实。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根华主持会议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主持会议

会上,张靖就121项目2024—2025年总结与计划作了专题汇报。在院校经验分享环节,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王俊、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管新帅、东北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卢铁光、扬州大学国际处副处长缪海涛和苏州城市学院国际处处长王宁等5所实验班院校的代表分享了本校实验班学生招生、培养、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创新成果。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21项目副总监王岩介绍了2025年学生派出工作、团组计划、美方新院校情况。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发展部运营总监王华主持121项目院校就实验班招生工作进行了现场交流并介绍了实验班实施经验。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张靖作专题汇报

与会高校代表作实验班工作经验分享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代表作工作介绍及实验班实施经验分享会场

合影

会后,刘利民一行及与会高校代表共同参观了我校产教融合中心、中美学院、纺织服装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实地交流,与会领导和全国项目高校代表对我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有了深入了解,并对我校中美省州协同育人及“国际产业学院”特色办学给予肯定。

据悉,2025年恰逢《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启动25周年,同时也是我校更名为苏州工学院的重要时刻。在此特殊节点承办项目年度会议,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中美课程互认、推动师生互访、科研创新、产教融合发展等务实合作,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上一条:学校召开新加坡、马来西亚合作项目推进会 下一条:我校代表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合作院校开展校际访问交流